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
一
端系统通过通信链路和分组交换机连接到一起。
分组交换机:
路由器
链路层交换机
通信链路:
铜线
光纤
等
主机=端系统:
客户
服务器
二
带宽住宅接入方式:
数字用户线(DSL)
电缆
三
多数分组交换机在链路输入端使用存储转发传输。
四
网络链路和交换机移动数据:
电路交换
分组交换
五
电路交换实现方式:
FDM 频分复用
TDM 时分复用
网络中的网络:
存在点(PoP),多宿,对等和因特网交换点(IXP)
存在点:PoP存在于等级结构的所有层次,除接入ISP除外。
多宿:可以与俩个或更多提供商ISP连接
对等:相同等级结构层次的邻近一对ISP能够对等。
因特网交换点:IXP是一个汇合点,多个ISP能够在这里对等
分组交换时延
1.节点总时延=节点处理时延+排队时延+传输时延+传播时延+排队时延+传输时延+传播时延
dnodal=dproc+dqueue+dtrans+dprop
传播时延与传输时延的区别
传输时延是路由器推出分组所需时间,与两路由器之间距离无关。
传播时延是一个比特从路由器传输到另一个路由器所需要的时间,与分组长度或链路传输速率无关。
流量强度=La/R(Lbit,a表示到达队列的平均速率(分组/秒。Pkt/s),R表示传输速率(b/s))
设计系统时流量强度不能大于1
左边七层ISO OSI参考模型 右边五层因特网协议
协议层次(自顶向下):
应用层(生成报文)
运输层(TCP,UDP)(生成报文段)
网络层(IP)(生成数据报)
链路层(帧)
应用层(生成报文)
运输层(TCP,UDP)(生成报文段)
网络层(IP)(生成数据报)
链路层(帧)
物理层